【輔導室活動花絮】人生必修課──情感教育
情感教育是人生各階段都必修的課程,雖然是零學分,但一個理解自己情感並能適切表達的人,就掌握了生命的寶藏。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經歷劇烈變化,除了迫切的性教育,更需要情感教育,岡山農工輔導室從學生、師長與家長面向切入,與孩子們一起經歷關係的各種挑戰。
輔導主任於高二彈性課程開設了「愛情診聊室:認識多元性別」微課程,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自我認識到關係建立,從情感表達到衝突處理,從平等尊重到擁抱多元。透過電影或短片、心靈牌卡、流行音樂歌詞、實作演練、心理測驗等媒介,帶學生認識「關係」的出發點都是自己,而如何理解個人的內在需求,進而培養情緒涵容,就是發展健康自在的關係最重要的基礎。
輔導室也邀請了剪標聊欲實驗室的林育禾老師,在111年10月19日及12月21日兩場次的「情感與性大哉問」活動,以其多年來與青少年談情感的經驗,不止為學生尺度大開地解惑愛情與性,參與課程的李同學分享,老師很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,也很仔細講解,而且幽默的帶課方式讓我很期待講師分享他的看法或經驗。張同學則提到課程內容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許多迷思,而講師不會直接告訴我們標準答案(原來很多事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),是慢慢地引導我們看見問題的核心,不只是解惑情感疑問,更教會我如何思考。
林育禾老師更在111年12月3日的家庭教育講座中逐步帶領家長們學習並實踐真正的尊重,在真實的「溝通」當中練習尋求平衡點,以身作則地提供「孩子真正需要」而非「我們認為」需要的協助與資源。與會家長回饋:才發現平時以為的溝通,常常缺少了「確認」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對方的意思,就落入各說各話的平行互動,學到好重要的技巧。
112年3月17日的高一二學生週會,則由小宅心理諮商所李秉涓諮商心理師為學生帶來「親密關係的奇幻旅程」之主題,從意識到情感表達與溝通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偏見,看見情感關係中的權力關係進而預防霸凌與數位性別暴力。蘇同學分享,原來在發生意見分歧時,可因面對不同類型的人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法,若只是堅持自己習慣的方式鑽牛角尖,就消磨了時間和情感。曹同學也認為,講座中學到的溝通可以運用在與家人的互動上,降低人際摩擦的發生。
本校也申請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112年「青少年情感教育強化計畫」,於112年4月24日邀請到大寮國小甄炳炫校長為綜合職能科師生辦理「如何打造/建立自在的情感關係」,期待透過講師帶來的小體驗,讓學生從主觀感受去覺察,由內而外發展出健康的關係樣貌。四月下旬結合「性別平等教育日」及「校園丹寧日」,出版輔導刊物「發聲相挺.求助無畏」,並將「一萬個無法求助的理由」融入班會議題討論,以覺察性暴力迷思存在,及社會所凝聚的不友善氛圍導致被害人不敢求助的處境。還有6月21日將辦理性別平等教師研習「謀殺之謎-完美社區&完美空難」,同樣秉持資源共享的精神,廣邀鄰近學校教師與家長一同來感受沉浸式劇本桌遊的魅力!(報名資訊詳見最後一張圖片~)
愛情診聊室彈性課中,學生體驗演練「誰先愛上他的」電影對白並分享感受。
過家庭遊戲卡,探索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互動經驗,以思考自己的愛情圖像。
「情感與性大哉問」活動中林育禾老師帶學生從真實接觸保險套認識健康的性。
家庭教育講座「親子間的情感教育」,講師從最基本的互動,讓家長認識何謂帶著尊重的溝通。
李秉涓諮商心理師透過男女朋友搭雲霄飛車後分手的影片,分析溝通狀況。